除了朗格和格拉蘇蒂原創,你還知道哪些德表?
很多人對瑞士制表耳熟能詳,但對于德國表就不那么熟悉了,一提到德表,往往便只知道朗格、GO等少數幾個大品牌。其實很多德表雖然不太出名,但品質并不會輸于瑞表。今天,就來給大家安利一些值得購買的德表品牌。
提到德表,很多人肯定會想到位于薩克森州的格拉蘇蒂小鎮,現在坐落于此的除了世界知名大公司,還有許多小規模的制表企業。但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由于戰爭及各種政治原因,這個地方可謂命途多舛,飽受著轟炸、封鎖等一系列磨難,在當地連生活都不一定能保證,就更別說發展制表工業了。
德國制表業的衰而復振,有賴于一位英雄人物——Günter Blümlein。這是一位制表業的商業奇才,他與Walter Lange一起,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復興了傳奇德表品牌A.Lange&S?hne。A.Lange&S?hne的復興引起了巨大的震動和連鎖反應,帶到了當地一大批德表品牌的興起,包括現在舉世聞名的格拉蘇蒂原創等。從那以后,德國制表業的實力(只看質量不看數量的話)就直逼瑞士了。
Günter Blümlein
出身于格拉蘇蒂小鎮的品牌有很多,有知名大公司,也有小眾獨立制表;有成立不久的新興品牌,也有綿延百年、死而復生的老派貴族。鑒于朗格之類的巨頭大家應該都知道,這里就不多說,只跟大家安利一下其他幾個值得關注的品牌。
Moritz Grossmann
Moritz Grossmann是上世紀19世紀與朗格齊名的制表大師,Moritz Grossmann是他創立的同名品牌。他將法國制表體系引入德國,對德國制表業作出過很重大的歷史貢獻,不過可惜的是英年早逝,其同名品牌后繼無力,也早早消亡。到了2008年,德國女制表師Christine Hutter決心復興這一重要品牌,曾與上文提到的商業奇才Günter Blümlein有過合作的她,似乎也感染了合作伙伴的不少商業天分,經過幾年運作,Moritz Grossmann的發展逐漸進入快車道。
Moritz Grossmann
今年已經來到了品牌成立的第十個年頭,放眼世界,Moritz Grossmann已經是毋庸置疑的高端制表品牌了。他們在山上建了自己的工廠,旗下所有表款都是由內部構思、設計和生產的。
Moritz Grossmann有很多設計現已發展成為品牌的標志,包括三顆螺絲固定的黃金套筒和手工雕刻的德式銀色橋板等等。他們制作的每一個小零件,都體現著極高的工藝水平。
除了高度的復雜性和工藝細節外,Moritz Grossmann手表之所以能受到追捧,還得益于它的稀缺性。因為手工制作速度慢,所以該品牌每年僅能生產數百枚手表,這就導致了“洛陽紙貴”的現象發生,畢竟物以稀為貴嘛。從中也可窺見Christine Hutter的商業才能。
Lang&Heyne
嚴格來說,Lang&Heyne并不是一個出身于格拉蘇蒂的品牌,其創始人Marco Lang是一個制表師家族的第五代傳人,于2001年和同門師兄Mirko Heyne在德累斯頓共同創立了Lang&Heyne,并在2002年的巴塞爾展上一戰成名。目前這個品牌仍維持著家庭式的小型制表工坊的規模,主打“小而精”的路線。
Lang&Heyne的員工合影
Marco Lang出身于純正的制表世家,技術功底非常扎實,加上本身的性格還帶有點完美主義,因此在每一枚產品的制作中都精益求精。跟Moritz Grossmann一樣,他的手表有著濃厚的德式風味,例如四分之三夾板和螺絲固定黃金套筒等等。除此之外,Lang&Heyne還有一個重要的特征,那就是用德國歷代君王的名字來命名旗下表款,相當霸氣。
如果要在Lang&Heyne的作品中選出一個代表作,那應該就是Anton飛行陀飛輪了。這款表以19世紀的薩克森王國國王安東尼(Anthony of Saxony)命名,表殼和機芯都采用了不太常見的方形設計,復古感濃郁。
翻轉過來,還可以欣賞到到讓人眼前一亮的4表橋結構和霜紋潤飾的機芯夾板,兩顆螺絲各鑲嵌一顆切割鉆石來裝飾。體現著Lang&Heyne獨有的精美藝術氣息。
Nomos
在一眾德表中,由于定價十分親民,Nomos的知名度一直在飛速增加。這個品牌來源于東德,在柏林墻倒塌后開始興起。它們的設計風格來源于包豪斯學派的先驅——德意志制造聯盟,因此旗下產品都體現著極為純正的包豪斯風格。
包豪斯的內涵十分復雜,簡要概括,就是“極簡”和“冷淡”。打開Nomos的產品目錄就會發現,無論是方形表殼的TETRA系列,還是不拘一格的Neomatik系列,抑或是漂亮平價的Campus系列,都帶有著濃濃的包豪斯風。這種獨此一家、別無分號的“極簡感”使得Nomos具有了很高的辨識度。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Nomos已經用上了自主研發及自主生產的機芯,據一些表友反映,除了打磨過于輕薄稍微影響耐用性外,整體素質非常不錯。這也是Nomos膽敢和朗格、格拉蘇蒂原創一起并列“德表三劍客”的資本之一,當然,它實際上的品牌定位和名氣遠比不上前兩者。
Tutima
和很多德表品牌被二戰或冷戰硬生生打斷了歷史傳承不同,起源于1927年的Tutima在發展過程中一直沒有經受過毀滅性的打擊,得以綿延至今,是真正的老炮。這個品牌的幸存也得益于品牌創始人在冷戰時果斷離開家鄉格拉蘇蒂,背井離鄉搬遷到西德,從而避免了冷戰的影響。到了21世紀初,兩德統一,政局漸趨穩定,Tutima才回到其出生地格拉蘇蒂。
Tutima最為人所知的一件事就是曾在二戰時作為德國空軍的專用計時碼表。實際上除此之外,它旗下的正裝表、潛水表等各種表款都很值得關注,可惜名氣實在不高。
不過Tutima在21世紀初搬回格拉蘇蒂后做了一件揚眉吐氣的事,也在一定程度上打響了自己的名聲——他們做出了德國制表史第一枚完全自研自產的三問表(品牌自稱)。這款三問表被命名為“Hommage(典禮)”,據說代表著Tutima對自己的出生地格拉蘇蒂的獻禮,體現了品牌超強的制表實力。
Wempe
Wempe起源于1878年,最初是一家做二手鐘表買賣的個體戶,1905年開始涉足制表業,到今天,已經發展成為一家著名的鐘表和珠寶零售企業。盡管是是一家零售商,但Wempe和一些玩票的同行不同,它是真正地靠自己在制作手表,而不是簡單地貼個牌就了事。
2006年,Wempe開始在格拉蘇蒂生產Zeitmeisters和Chronometerwerke兩個系列的手表,并通過直屬Wempe的德國首家天文臺表檢測中心進行檢測和認證,很好地證明了品牌的實力,是品牌開始飛躍式發展的一個轉折點。
Chronometerwerke系列的型號有30多種,而Zeitmeisters的型號則有100多種。其中,Zeitmeisters系列的飛行員表在同價位中尤其具有競爭力。
總結
隨著格拉蘇蒂越來越成為現代高級制表業的一部分,尤其是以朗格、格拉蘇蒂原創為代表的知名品牌和一批優秀冷門品牌的崛起,德表逐漸擺脫了冷戰時期的低迷,走上了復興的大道。這對廣大表迷來說,絕對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
本文來源自萬表網